行走江湖泡茶館
集鎮(zhèn)上的老茶館(湯權 攝)
川式龍泉老茶館,喝的都是川式蓋碗茶,自然就有蓋碗文化。其中有一般的禮儀文化,也有袍哥人家的蓋碗陣文化等。比如,茶客將茶蓋朝下放在茶托與桌面上,表示需要加開水,叫“覆蓋續(xù)水”;將茶蓋覆于碗,蓋上隨便放一小物,表示暫時離開還要回來喝,叫“覆蓋留茶”;茶蓋仰放在碗上,茶錢放在碗旁,表示可以收錢、收碗了,這叫“仰蓋離開”;又如,將茶蓋仰放桌上,旁邊則有人過來,站著端茶即喝,喝了離開,就不用開錢,這叫“喝過路湟”,這是在茶館里,有錢人對無錢人的施舍?!昂冗^路湟”者如果坐下,或?qū)⒉枭w蓋上,則要自己開茶錢;再如,茶客仰蓋開錢離開,杯中還有茶水,就有人過來端起就喝,喝了又將茶蓋仰放碗上,不用開錢,這叫“喝過龍茶”,亦是那時無錢人或少數(shù)飲茶癖癮者蹭茶喝的一種方式,為茶館人家允許,并成為茶館中的一種習俗。
袍哥茶碗陣之“單鞭陣”(湯權 攝)
清末、民國時期,發(fā)源于四川的哥老會組織(民間稱袍哥)很快影響整個西南地區(qū),鳳岡也不例外。茶館,則是袍哥人家最愛出入的社會空間和議事場所。甚至有的茶館,還是袍哥人家的碼頭或公口。常年跑江湖的人,多半也喜歡泡在茶館里。好多茶館與客棧連在一起,所以茶館不僅是他們歇腳的驛站,也是他們發(fā)布和獲取各種江湖消息的平臺。在茶館,袍哥人家和各類江湖中人,也往往借用擺茶碗陣來解決一些江湖事。茶碗陣的擺法有很多種,如,單鞭陣:用一碗一壺,是緊急情況下的求助陣。袍哥提一小茶壺,用壺嘴對著茶碗,表示有事相求。管事上前,如將茶碗里的茶喝了,表示能幫上忙,如將茶碗里的茶水倒掉,重新?lián)缴喜韬攘?,則表示無能為力,幫不上忙,請另尋高明。又如,雙龍陣:用兩套蓋碗。袍哥造訪,先是正襟危坐(蹺二郎腿為不敬),然后將茶蓋平放碗前,表示平常造訪,等人一敘。如茶蓋斜插茶托上,表示拜訪和等人,有事相商。堂倌見狀,立即稟報管事。管事到來,堂倌另放一套蓋碗,將兩碗茶都滿上。如管事將兩碗茶相對而放,此為仁義陣,又叫雙龍陣。管事吟誦“雙龍戲水喜洋洋,好比韓信訪張良”。袍哥則答:“今日兄弟來相會,先飲此茶作商量”,然后兩人各喝一口茶,如管事將兩茶蓋合攏放在同一茶碗里,表示能夠合作,如事情談妥,則表示合作愉快。袍哥人家還有擺桃園陣、四平八穩(wěn)陣、梅花陣、六順陣、七星陣等,分別用相應數(shù)量的蓋碗,以解決不同的江湖事情。
那時的龍泉老茶館,不僅是袍哥人家的社會活動大舞臺,也是政客顯要、兵爺客商和社會各界民眾的重要商務場所和議事平臺。大事、小事、生意事,皮絆、糾紛、扯皮事,都能以喝茶、擺茶碗陣等方式在茶館里解決。比如,親朋族間有什么大事小務,要約到茶館里去商議,商人間有生意要洽談或者生意做成了,也要到茶館去喝碗茶來辦交接或慶賀。如有糾紛發(fā)生,雙方也常約到茶館里去“評理”,由當?shù)赜袆萦型摹岸鏍敗眮怼皵喟浮薄?/p>
20世紀80年代鳳岡民間茶館
(湯權 攝)
舵爺,即當時民間維持市場秩序的老大,或是幫會頭目,又稱碼頭大爺。俗話說“當家三爺,管事五爺”,“舵爺”在當時生意場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,也是出入茶館的??秃妥腺e。在鳳岡,就流傳著一起“舵爺”茶館斷案的真實故事。
話說民國晚期,鳳岡縣城剃頭行業(yè),除有固定門店外,趕場天還有臨時的剃頭攤子,這類攤子多在學壩巷、王家巷、龍井巷等幾個巷子口。剃頭匠不只是理發(fā),還要兼做掏耳朵、捶背、按肩頸等活。
有個趕場天,一位鄉(xiāng)下婦女帶著小孩來到剃頭匠攤子,找剃頭匠甲(因故事涉及真人真事,故以甲、乙代稱),說娃兒把豆子塞到耳朵里去了,問要多少錢才能把豆子掏出來,甲說要兩塊大洋。那婦女嫌貴了,就去找到剃頭匠乙,乙說只要一塊大洋就行。就這樣,剃頭匠乙收了一塊大洋,把小孩耳朵里的豆子掏了出來。結果,這事讓剃頭匠甲很是惱火,認為乙破壞了行規(guī),一狀告到“舵爺”那里去了。
舵爺接到告狀,派手下跑腿找到剃頭匠乙,說收了攤子后舵爺喊你去茶館吃茶。一聽此話,剃頭匠乙就心知肚明,自己破壞行規(guī)之事被告到舵爺那里去了,舵爺是得罪不起的。收了攤子,剃頭匠乙乖乖地到了茶館,見舵爺帶著手下,還有剃頭匠甲和同行業(yè)的幾人,已在那里等候。剃頭匠甲對乙說:“掏耳朵行價就是兩塊錢,如你收兩塊錢接了掏耳朵活,我也沒二話可講。偏你只收一塊錢,破了行規(guī)還搶了我的生意,今天來茶館吃茶,請舵爺評理”。舵爺開門見山對乙說:“你壞了行規(guī),先把一塊大洋退出來,再向同行人賠不是,今天的茶錢由你結賬,這事就算了結啦,今后不可再犯”。如此,一頓茶席,結了一樁糾紛。這看似簡單武斷的茶館斷案,卻折射出當年茶館與江湖里的水深水淺。
作者 湯 權 秦智芬
來源:鳳鳴高岡
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(lián)系刪除